非遗资讯>阳光灿,糄粑香,走进衡阳西渡,感受非遗魅力
阳光灿,糄粑香,走进衡阳西渡,感受非遗魅力
动态 · 林大青年 · Thu Jul 28 00:00:00 GMT+08:00 2022

为积极发挥研究生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锻炼实践能力,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乡村振兴产业调研团”抵达衡阳县,通过走访调查、采访学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展乡村振兴产业调研活动。


西渡.png


7月7日,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乡村振兴产业调研团”抵达衡阳县西渡镇,开展糄粑产业调研活动。调研团由学院副院长付湘晋教授带队。衡阳县文化馆副馆长王志伟、非遗办公室主任肖湘琍、糄粑技艺传承人李强等与实践团成员就糄粑历史文化、功效作用、制作工艺、产业发展等内容进行了深入详细的交流。


西渡2.png


糄粑作为衡阳民间特产,历史悠久,是衡阳当地代代相传、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美食。糄粑制作工艺独特,口感滑爽,并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2021年,糄粑传统制作技艺已入选省级非遗名录。


西渡3.png


实践团调研发现,糄粑已成为当地农村重要产业,但目前糄粑生产主要依靠经验,没有产品质量标准和生产规范,产品质量不稳定,健康功效没有科研数据支撑,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 亟需采用现代食品科学理论指导,进行系统研究,使其加工工艺规范化、标准化。实践团后续拟围绕糄粑发酵菌群鉴定,工艺标准化,产品标准编制,安全性评价,健脾益胃功效评价等方面开展研究,为糄粑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助力乡村振兴。


西渡4.png


实践团还在衡阳县文化馆调研了石市竹木雕、九市稻草龙、界牌釉下五彩瓷、湖之酒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保护、发展情况,深入探讨了非遗项目产业化开发在乡村振兴方面的积极作用。


西渡5.png


7月8日,实践团来到角山米业,通过参观加工车间、检测实验室及开展学习交流讲座等活动全方位地了解了角山米业的企业文化、产品种类、加工检测技术、大米溯源体系等情况。在座谈会上,实践团成员和角山米业各部门负责人互相交流学习,双方就目前大米加工待解决的技术问题、产品研究开发、加强高校-企业合作等展开了详细的交流和讨论。





通过此次调研,实践团成员深入感受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优秀企业的独特魅力,提升了对传统文化和专业知识的进一步认识。

“扫一扫”

获得更多

意想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