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获悉,中国国际电视台英文频道来衡阳县采访衡州花鼓戏女传承人,并拍摄了《湘江女2》,在CGTN(中文别称:中国环球电视网)英文频道播出,同步在央视《旅游指南》的官方新媒体平台“央视频”展播,把衡阳县这片人文蔚盛的热土孕育出来的戏剧之花“衡州花鼓戏”,推送到国内外。
“我们衡阳县是衡州花鼓戏的发祥地,(衡州花鼓戏)也是我们湖南花鼓戏六大流派之一,表演的内容大多源于民间生活故事,生动活泼非常的接地气,以三小见长”……在节目中,随着衡阳县花鼓戏剧团团长、花鼓戏传承人陈轶带领剧团演职员一组组的镜头的转换,以及演员们和画外音的介绍,“衡州花鼓戏”这项非文物质文化遗产历代相传、名声远播等情况一一呈现在画面中。
公共文化进村入户、送文化下乡
非遗戏剧进校园
新时代文明实践演出
衡州花鼓戏已有近300年的历史,它的前身叫“马灯”。这项极具地方特色和盛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深受湖湘人们的喜爱,它热情洋溢、载歌载舞的曲调在全国都享有盛名,《刘海砍樵》《比古调》等经典曲调人们都耳熟能详。如今,衡阳县花鼓戏剧团不断以戏为媒,常态化开展“公共文化进村入户”“戏曲进乡村”“非遗戏剧进校园”“周末百姓剧场”等文化惠民活动,让衡州花鼓戏散发出历久弥新的异彩,不断创新、传承和弘扬中国民间文化和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