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资讯>我的衡阳 我的非遗 我的奋斗(第三十二期)
我的衡阳 我的非遗 我的奋斗(第三十二期)
动态 · 衡阳非遗 · Mon Mar 20 00:00:00 GMT+08:00 202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中华文明、赓续中华文脉的重要载体。2200多年来,衡阳人民用辛勤的汗水编织出了一幅绚丽多彩、魅力四射的“非遗版图”。


目前,全市有建档记录的非遗项目2000多项,其中被列入各级保护名录的项目437项,有世界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项、国家级7项、省级27项、市级65项、县(市)区级337项。这些至今熠熠生辉的人类瑰宝,得益于衡阳人民世代相传,尤其缺少不了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艰辛付出。


目前全市有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551人,其中国家级6人、省级19人、市级106人、县(市)区级420人。从本期开始,我们将推出专题报道《我的衡阳 我的非遗 我的奋斗》,走进传承人群,系统讲述他们不忘初心、守正创新的自信之路,深刻诠析新时代“非遗重在保护,核心在传承”理念,激励他们在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推进“三强一化”建设中再立新功。


祁人祁腔我来唱

——祁东祁剧湖南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彭红利


彭红利是土生土长的祁东人,自小喜爱祁剧。1981年,祁东县祁剧团来学校招收祁剧演员,年仅12岁的彭红利,因音色独特、嗓音高亢明亮,被祁剧净行名老艺人邓兴旺、贺寿保同时看中招入门下,通过考核进入祁东县祁剧青训班81届学习祁剧表演,开启主攻净行的梨园之路。


彭红利说,从艺来师傅讲得最多、自己最刻骨铭心的一句话便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熟练地掌握祁剧净行的唱、做、练、打、表等表演程式与技艺,她日复一日地早起,从早训练到晚。特别是为了练好净行的眼神功,每晚她都会点上蜡烛,练习眼睛朝不同方向转动。皇天不负苦心人,经过五年的刻苦学习与训练,彭红利的表演艺术水平越来越成熟,逐渐形成了稳重大气、挥洒自如的风格,为自己从事祁剧表演事业、独立塑造与创作本行当及其它行当等各类不同性格的艺术形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85年,祁东县祁剧团与祁剧青训班合团,演出以青年演员为主。时年16岁的彭红利凭借自身的表演风格,担任剧团的主要净行演员,在演出中勇挑大梁。20年来,她主演了祁剧各类大小剧目四十余出,参加演出剧目七十余出,总共参加演出场次三千余场,其中大型演出场次三千场,中、小型演出场次三百余场,观众累计达五百万余人次,共为剧团演出创收达四百万余元。


彭红利.png


2007年,彭红利临危受命,担任祁东县祁剧团团长一职。作为“当家人”,彭红利不忘初心与责任,为了传承发展好祁剧艺术,心心念念从不怠慢。


在当时传统艺术及各地方院团不景气的情况下,为逆向生存走出困境,彭红利大胆尝试改革,率先进行演出人员优化组合,完成新老交替,建立了一支以中青年演员为主体的演出阵容,并根据农村演出市场无场地的现实情况,自制钢管舞台,亲自带领全团上下背钢管、搭舞台,为开拓农村演出市场做出了一系列新的尝试。2007年以前,每年商业演出不足150场,2007年以后,每年演出场次增加了一倍以上。2008年,剧团经济开始扭亏为赢。


彭红利2.png


观众的需求是艺术创作最大的动力,也是剧团发展的第一要务。任团长来,彭红利先后组织创作改编各类大型传统祁剧剧目。


2008年10月,组织创作新编大型祁剧《乞丐状元》参加了“衡阳市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创作剧(节)目巡回观摩评比汇演”荣获组织奖,个人荣获舞美设计奖。


2010年6月,组织改编大型祁剧高腔剧目《花亭会》,参加“湖南省县级剧团优秀剧目展演”荣获演出银奖,个人荣获表演奖。


2010年,为了参加湖南省祁剧经典剧目暨中青年演员折子戏展演,在经费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他不但自筹资金参加汇演,还在演出的大型传统祁剧《生死牌》获金奖。


2012年,在祁剧折子戏《泗水拿刚》展演中担任主演,荣获湖南省文化厅颁发的表演奖,并获湖南省2009-2011年度“好团长”荣誉称号。


2012年,国有艺术院团再次收到冲击,体制改革取消事业编制,全部转企。祁东祁剧团听从指挥,真转真改,30多年工龄的演职员工全部退休,只有彭红利一人没有退休,挑起剧团担子,成立了祁东祁剧演艺有限责任公司。


转企以来,剧团大批演员退休,只留下30余名职工,能演出的只有10余名演员,无法保证正常演出,只得返聘一些退休演员。为了防止祁剧传统艺术失传,2016年,彭红利在公司率先成立了艺术档案室,将能演的传统剧目拍摄成视频资料存档,并聘请祁剧老艺人挖掘、整理濒临失传的传统剧目,以视频资料及电子文档分别归类存档,现已保存大型传统剧本及曲谱70余台、折子戏30余台剧目,视频资料20余台剧目,得到各级领导及兄弟剧团的高度赞赏。


2018年,公司三下乡活动在《湖湘文化报》”新时代湖南文艺轻骑兵”系列报道中以“祁剧为民:挑好时间挑好戏”作了专题报道;2020年,衡阳市青年戏剧演员折子戏比赛中,公司5个折子戏参加比赛全部获奖;2021年,为了排演扫黑除恶、弘扬正气新编大型传统祁剧《金锣记》一剧参加湖南省“第七届艺术节”,彭红利不但策划全剧排演计划,还在此剧中担任主要角色包公,此剧一上演便受到了省、市领导的大力赞赏,并在“第七届艺术节”复排传统剧目比赛中获得了金奖。


彭红利3.png


从事祁剧表演三十多年,彭红利先后组织招收培训祁剧青年学员25名,其中所带学徒罗信、张军等经过几年的舞台实践,显示出一定的舞台表现潜力,现都成为了剧团的主要演出力量,逐步在演出中挑起大梁,还有不少年轻演员在近几年的青年演员汇演中获了奖。2021年,公司从邵阳湘中幼师特招6名青年演员,其中演员刘倩来培训不到半年,就能在《金锣记》一剧中担任主要角色,并参加了“湖南省第七届艺术节”复排传统剧目评比中获得了好评。


个人简介


彭红利,湖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演员,祁东县祁剧演艺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党支部书记,祁东祁剧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祁剧净行主要演员。2012年,被省文化厅授予“好团长”称号;2015年,被湖南省文化厅评为”送戏下乡、演艺惠民“工作先进个人;2018年,被评为祁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主演的剧目有:《薛刚反唐》饰薛刚;《秦香莲》中饰包公;《李世民游凤凰山》中饰盖苏文;《三天香》中饰张节;《王宝钏》中饰魏虎;《双界牌》中饰金达龙;《赵氏孤儿》中饰屠岸贾;《狸猫换太子》中饰郭槐等。



“扫一扫”

获得更多

意想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