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资讯>我的衡阳 我的非遗 我的奋斗(第三十五期)
我的衡阳 我的非遗 我的奋斗(第三十五期)
动态 · 衡阳非遗 · Sun May 07 00:00:00 GMT+08:00 2023

用一辈子做好一件事

——记湖南省级非遗项目“石鼓牌酥薄月制作技艺”衡阳市级传承人

鲁振华


振华.jpg


1971年7月,时年17岁的鲁振华后脚还未踏出高中的门,前脚已迈进了衡阳市南北特食品厂,拜师学艺做糕点,并且一干就是52年。“我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潜心做酥薄月饼,只为能让大家吃上最好的糕点。”2021年12月,鲁振华成功将石鼓牌酥薄月制作技艺做成了湖南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目前,他已是湖南省糕点行业标杆性人物。


振华2.jpg


说起做糕点,鲁振华便打开了话闸子,侃侃而谈。


那时传授手艺的师傅不轻易带人,有一箩筐规矩。要想拜师,师傅先要看其下狠不下狠,呷不呷得苦,还要看脑壳灵活不灵活。偏偏如此多规矩,鲁振华都合到师父的意了,师父便十分乐意带其为徒。


振华3.jpg


当时,南北特加工厂有三个帮派师傅,都神秘得很,大家称其为“神脉师傅”。什么意思?就是讲他们一个个都有本事、有绝招,掌握着糕点关键工序的诀窍。


三帮派中,一帮派来自广东,便又喊“广式师傅”,专门负责做我们现在所说的粤式糕点,一帮派来自江西,喊“赣帮师傅”,还有一派是本省的,也叫“湘式帮派师傅”,做的糕点是湖湘本地的口味。三派师傅在一个厂里,技术上你不服我我不服你,互不买账。


鲁振华作为学徒,夹在他们中间左右为难。他正儿八经的师傅是湘式帮,也是负责人,鲁振华跟了他十分规矩不敢乱来。但鲁振华又喜欢和另两派的师傅耍。为了不让湘式帮的师傅生气,鲁振华利用休息时间,到另两派的师傅们家里玩,帮他们跑腿办事。那时物资紧张,像鱼、肉等食物都要凭票购买。鲁振华想尽办法,帮师傅们争取到一些生活物资。真心换真心,一来二去,他们开始打心底喜欢上这个稳重靠谱的男孩。


鲁振华不会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也不会对来自不同地方的师傅说不同口味的话。“一是一,二是二,从来就不得搞果些名堂。就像做了一辈子的糕点,一定要做到用最好的材料做出最好的糕点。”鲁振华说,做糕点有时就像做人,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是绝对不行的。
鲁振华把厂里三个地方师傅的本事都学到了。鲁振华虚心好学,师傅们也都喜欢他。1979年,年仅27、8岁的鲁振华便成了加工厂的主要负责人,并且获得了三个帮派的师傅的一致支持,工作十分顺利。


振华4.jpg


走马上任后,鲁振华首先把目光放在了评选国家质量奖上。


1980年,食品行为纳入到了国家质量评奖体系,但评奖需从市级、省级一步步向国家级披荆斩棘。为了做出漂亮的评选材料,在科技还不发达的当时,鲁振华夜以继日来回修改,最终过五关斩六将,硬是将国家优秀质量奖的金字招牌拿下了。


当时,全国食品行业只有三个单位获得国家优秀质量奖,衡阳的酥薄月便是其中一个。




在获得国家优秀质量奖后,鲁振华接着就开始进行技术改造。那时候做糕点,最让人发愁的就是保鲜问题。为之,鲁振华一点一点做试验,想办法延长酥薄月的保质期,并在省商业厅立了个项,叫酥薄月储存和保质技术。


酥薄月里的芝麻容易生虫子,一生虫子就不能食用,里面还起糠油味。为了找到解决办法,鲁振华去到衡阳农科所找专家了解。听说河南一所大学里有一个教授专门研究芝麻,鲁振华又专程去找他,了解芝麻的生长习性和特点。


鲁振华和省科研所协作,首先尝试了真空保鲜法,但酥薄月抽真空会出现塌陷问题,影响美观。后又试了植物保鲜法——用松针烧灰拌老姜汁,想用这个办法来抑制虫子的生长,但还是失败了。最后,鲁振华终于想到一个好办法,那就是脱氧保鲜。包装里没有氧气,虫子活不了,自然就保质了。


皇天不负有心人。鲁振华研究了三年多终于成功了,创制的酥薄月储存保质技术还获得了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振华7.jpg

为了做出最好呷的酥薄月,鲁振华有一个最基本的原则,那就是用最好的原材料。


比如芝麻,一定要用地标性产品,找当时最好的产地。以前,用的芝麻都来自河南驻马店,但鲁振华并不满意。国产的芝麻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个头小、含油量大,进了烤箱抢火,月饼还没烤熟,芝麻就烤糊了,严重影响口感。得知埃塞俄比亚的芝麻个大、香,质量稳定后,鲁振华尝试用了一些,果然效果很好,烤出来的月饼样子好看还好吃。后来,鲁振华就一直坚持用埃塞俄比亚的芝麻。


再例如白糖,虽然都是甘蔗榨出来的糖,但后续的加工工艺不一样,糖的色度、口感、质量也不一样。一个是硫化工艺糖,一个是碳化工艺糖。硫化糖虽然价格便宜一些,但吃到口里会发酸。碳化工艺的白糖纯洁度高,不易生螨虫,干燥度好,入口还不返酸,虽然它比硫化工艺的白糖要贵上好多,但鲁振华还是坚持用碳化工艺的白糖。


抓好了原材料的供给,生产现场管理也不能落下。鲁振华要求每个生产班组每周都要开质量评议会,对产品的色、香、味、形进行评议,确保产品质量不出问题。同时开展自检,每个班的自检报告鲁振华都亲自审阅。每天生产出来的产品都要抽样,鲁振华逐个进行目测鉴定和感官鉴定,看形状、看色度,尝味道、尝火候、尝各种原材材料放的比例对不对。


每到过年过节,看到好多市民排着长队购买南北特的食品,还有外地甚至国外一些华侨都竞相购买,鲁振华感到十分欣慰。未来,鲁振华将一如既往坚持将传统美食技艺发扬光大,继续擦亮石鼓牌酥薄月的名片。

“扫一扫”

获得更多

意想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