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资讯>我的衡阳 我的非遗 我的奋斗(第三十四期)
我的衡阳 我的非遗 我的奋斗(第三十四期)
动态 · 衡阳非遗 · Sun Apr 30 00:00:00 GMT+08:00 2023

龙的传人永担当

——记龙舞(衡山拜龙)省级代表性非遗传承人    李运华


衡山店门是著名的席草产地,生产的优质席草既可编织成草席,亦可作他用,功能丰富。店门又属举世闻名的南岳衡山辖地,祭祀、拜祭活动长盛不衰。勤劳智慧的店门人用本地特产席草编织成龙,用于朝拜,感恩天地与南岳诸神,企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绵延至今,影响非凡。


运华(1).png


李运华出生于衡山县祝融乡(店门镇)柏树村黄泥组,其祖父、父亲均是当地颇有名气的舞龙师父。受长辈熏陶,李运华自幼就喜爱拜龙表演艺术,8岁时便开始跟随父亲李秋菊学习拜龙表演技巧。由于比村里同龄孩子个子长的高大,李运华10岁时便能将衡山拜龙中的子龙龙头舞动地似模似样。


运华2(1).png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技巧的不断积累,李运华的舞龙技巧日趋成熟,成为村里年轻一代的舞龙佼佼者。


运华3.png


1983年,李运华应征入伍,在广西边防队三师服役期间,把祖传所学的拜龙编织技艺和舞龙技巧带到了部队,教会了许多战友,并在部队里组建了一个龙队,多次在师团庆功会上演出,得到了军师首长的表扬和接见。1988年,退伍回家后,李运华带领村民反复摸索,改良了衡山拜龙传统制作技艺。用竹篾扎成龙头和龙节子,龙节子分五节、九节不等,然后用席草搓成九根草绳,其中以麻绳为筋,再把九根绳织成三根辫子,将龙头和龙节连窜起来,最后用席草编织成的龙头、龙鳞、龙尾外壳饰以红、蓝彩布镶边缝纫至相应位置,使现在的拜龙看上去更加威武,栩栩如生。


李运华的舞龙动作粗犷、豪放,步伐轻盈、矫健,充分展现出拜龙的蓬勃生气、威武之势。在继承原有套路之外,新增了系列跪拜动作,真切、虔诚,让人叹为观止。


说到舞龙,李运华感慨颇多。目前,农村的年轻人稀少,留守妇女、老人较多,资金极度有限,面对这种现状,要保护、传承、发展传统舞龙技艺,可谓是难上加难,全凭自己一颗坚定信念的虔诚之心。缺资金,李运华便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再四方化缘;缺人手,便挨家挨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动员乡亲们参与其中。


在李运华的坚持下,历尽艰辛组建了湘浦威风鼓队、师古女子龙队、江东育英龙鼓乐队、涓水蓝天女子龙队、东湖坪田威风龙队、贺家龙队等30余支拜龙队。如今,衡山拜龙队伍不断壮大,仅徒弟就达500多人。


运华4(1).png


2011年7月,建党九十周年文艺表演,李运华带领的表演队脱颖而出,荣获比赛一等奖。此后,李运华名声大振。


2012年,参加衡阳市、衡山县举办的十八大“欢歌送雁城”表演赛,衡山拜龙队分别获市第二名、县第一名。


运华5(1).png


2013年,李运华带领衡山拜龙表演队参加了衡阳市非遗晚会展演。


2014年,李运华带领队伍参加衡山县举的“百龙闹春”文艺演出。


2017年,李运华带领队伍参加衡阳市举办的“群龙朝圣”非遗龙灯庙会,其拜龙表演被中央台现场直播。


2019年、2023年正月十五南岳庙会非遗龙狮争霸赛,李运华带领衡山拜龙表演队参加展演,均获优秀奖。


2021年3月19日,在衡山乡村旅游节参加了演出,舞出了衡山拜龙的精气神,现场叫好声不绝于耳。同年6月,“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湖南省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主会场在南岳举办,李运华带队参加了演出,收获一致好评。


…………


运华6(1).png

“咱当过兵,军人的忠诚和担当会永不褪色、不减压!”李运华如是说,也如是做。如今,他最大的愿望是将衡山拜龙舞出湖南,走向全国,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扫一扫”

获得更多

意想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