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资讯>衡阳面人|“立体的画,无声的戏”
衡阳面人|“立体的画,无声的戏”
动态 · 雁城课代表 · Mon May 08 00:00:00 GMT+08:00 2023

“面人”也称面塑,是一项起源北方的手工艺。


它主要通过面粉和糯米粉,掺以少量盐、色素等原料,以手工捏、搓、揉、掀等技巧制成各种人物和动物造型的工艺作品。


面人.jpg


衡阳面人多以面粉为主料,辅以糯米粉,其中面粉百分之七十,糯米粉百分之三十,在拌和的过程中,按照三斤灰料半斤盐的比例放盐,放盐除了调味之外,主要是为了防腐,放盐可使其存放三十年以上。


面人一开始是以祭祀或食用为主。随着面人技艺的发展,越来越具有艺术的特点,于是逐渐发展为艺术作品。



捏制面人是一项指尖上的技艺,被称为

“立体的画,无声的戏”


面人2.jpg


在指尖之间,使用简单的工具:如面人刀,即竹刀,也有用有机玻璃磨制的一种形似刀具的工具,另外还需要梳子、竹签、剪刀。


捏制面人,第一步为搓,搓就是取所需面团放掌心,双掌叠合,来回不断反复搓压,挤出面团中的气泡,使其紧实。搓了之后,便是压,压是将面团放在案板上,双手或单手将面团往案板上上下反复按压,直到将面团的粘性和油性充分挤出。


有了相当的弹力和韧劲,这个时候就可以捏制面人了,以手指用力,该凹则凹,该凸则凸,捏制出大概之形貌——所谓捏面人捏面人,也是由此而来——再以竹刀为工具,开始对细节进行修整,更加细致的部位,则需用梳子或竹签在面团上挑或者压,不断反复。一个栩栩如生的面人,便可大功告成。



非遗传承人


家住石鼓区青山街道的张绿林年逾六旬,做面人超过20年。2019年经石鼓区推荐,张绿林成功被评为衡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


2020年,疫情防控工作还在进行,宅在家里的张绿林没有停止创作,经过精心构思,他利用奋战在抗“疫”一线工作人员的身影,创作出了一组既有传统文化内涵,又生动接地气的医生、党员、警察、环卫工人、“衡阳群众”、社区工作人员等抗疫题材的“抗‘疫’英雄”群像。


面人3.jpg


他说:“我们这群老手艺人都想有一个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场地,让我们的手艺有展示的舞台,推动大家离非物质文化遗产更近一步。”

“扫一扫”

获得更多

意想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