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资讯>我的衡阳 我的非遗 我的奋斗(第二十三期)
我的衡阳 我的非遗 我的奋斗(第二十三期)
动态 · 衡阳非遗 · Wed Jun 22 00:00:00 GMT+08:00 202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中华文明、赓续中华文脉的重要载体。2200多年来,衡阳人民用辛勤的汗水编织出了一幅绚丽多彩、魅力四射的“非遗版图”。


目前,全市有建档记录的非遗项目2000多项,其中被列入各级保护名录的项目437项,有世界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项、国家级7项、省级27项、市级65项、县(市)区级337项。这些至今熠熠生辉的人类瑰宝,得益于衡阳人民世代相传,尤其缺少不了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艰辛付出。


目前全市有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552人,其中国家级6人、省级20人、市级106人、县(市)区级420人。从本期开始,我们将推出专题报道《我的衡阳 我的非遗 我的奋斗》,走进传承人群,系统讲述他们不忘初心、守正创新的自信之路,深刻诠析新时代“非遗重在保护,核心在传承”理念,激励他们在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推进“三强一化”建设中再立新功。


田野曲园一雄鹰

——记衡阳渔鼓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衡阳县民间艺人 刘丰华


▲衡阳渔鼓《古今雁城美如画》


十六岁登上古色古香的戏台,唱做念打,渔鼓开场,生旦净末丑,红楼与聊斋,唱不尽公子小姐恩爱,演不尽帝王将相兴衰。涂上胭脂油彩,此生该欠梨园情债,戏里戏外,溢出人生多少无奈。你方唱罢我登台,何时才将孽缘深埋……


刘丰华.png

▲衡阳县渔鼓传承基地走进岣嵝峰景区


刘丰华出生在衡阳县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虽与县城毗邻,但很少往来交流。其父是地地道道的乡村教师,每天与孩子们打交道,清贫单调的生活令他总想走出去,呼吸城市的空气,但苦于自身条件的限制——用当地的话讲:是什么虫钻什么木,也只好作罢,唯有将一切希望寄托于后辈子孙。


刘丰华2.png

▲湖南(衡阳)传统曲艺邀请赛剧照


刘丰华天资聪慧,全身上下充满艺术细胞,打小便对衡阳传统艺术有着浓厚兴趣。邻居亲朋为他惋惜,劝他父母:“你把儿子喊回来吧,他书读得好,你家祖祖辈辈都是教师,让他打什么渔鼓唱什么戏咯,要让他继续读书,将来必定有大出息。按传统说法,唱戏是下九流,死后都不能埋老祖山的。”可父母从来不当回事,只是嘿嘿地笑,他相信儿子,“三十六行,行行都出状元”。


得到父母的支持后,刘丰华浑身是胆,暗暗发誓要搞出点名堂。天资聪颖的刘丰华,勤奋好学努力钻研。苦练三伏,勤练三冬,一个渔鼓筒,一把二胡,走上了衡阳渔鼓戏曲生涯的道路。


渔鼓,又称“道情”或“渔鼓道情”,渊源于唐代道曲,以道教故事为题材,宣扬出世思想。衡阳渔鼓是用衡阳方言说唱故事的一种曲艺形式,集传统音乐、戏曲声腔、民歌小调等于一体。

初中毕业后,父亲即送他跟随衡阳县文化馆的音乐老师何友旭学习二胡,14岁又拜民间渔鼓艺人屈维新为师,后师从曲艺家张紫映先生。18岁时,又拜祁剧表演艺术家吴美君、王云品二位老师学习祁剧。


三年学徒期满,刘丰华跟随师傅走邵阳过绥宁,经零陵到祁阳,在各地演出当中,得到了许多前辈老师的指导和鼓励,大大提升了表演水平。


刘丰华3.png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2011年,刘丰华当选为衡阳县戏剧曲艺家协会主席,在他的带领之下,衡阳渔鼓、衡州花鼓戏走出了衡阳县,三次登上湖南省花鼓戏春晚舞台,受到省内专家同行们的一致好评。他本人被评为国家三级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曲艺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湖南渔鼓传承保护委员会理事、湖南省花鼓戏艺术研究会理事、衡阳渔鼓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衡阳市曲艺家协会理事。


世纪之交,传统艺术受到巨大冲击,衡阳渔鼓不太景气,几乎没有演出市场,更没有资金来源。刘丰华甚是苦闷,冥思苦想怎样才能重振衡阳渔鼓雄风,怎样才能使传统艺术不失传?


没有资金,他同家人商量,挤用家庭其他收入,“拆东墙,补西墙”。

没有观众,他力举创新,将衡阳渔鼓表演逐步戏剧化,把衡阳渔鼓和衡州花鼓戏融为一体,以渔鼓调为主,大胆汲取衡州花鼓戏的艺术精华,生旦净末丑各显本色,唱念做打随机应变,手眼身法步的身段表演令人耳目一新,“硬生生”将观众拉了回来。


渔鼓必须融入现代生活,才能绽放迷人的光彩。为此,刘丰华着力进行原创曲目的探索与实践。一方面,他经常向文艺界老前辈请教,交流思想和创造体会;另一方面,他走进百姓,体验百姓生活。庭家小院,与百姓唠家常,田脊山梗,与百姓同劳作。心近了,创作的灵感自然喷发。


刘丰华说,看书读报是最好的导师。没有时间也得挤出时间,他每天都要浏览时事,把握时代脉搏,抓住时代主旋律。在他创作的五十余件渔鼓作品中,时代气势强、主题鲜明、正能量满满。


作为远近闻名的艺人,刘丰华常年活跃在衡阳县及其周边地区的乡村舞台,渔鼓表演功力深厚,唱腔韵味十足,能轻易调动听众的情绪,使观众总有身临其境之感。每到一处,前来观看的群众都是人山人海,掌声雷鸣。


刘丰华4.png

▲衡阳渔鼓进校园活动之走进界牌国庆中学


除了下乡演出,刘丰华还带领弟子,经常走进衡阳县的中小学课堂,为孩子们讲解戏曲知识,表演经典渔鼓剧目,让他们在愉悦的气氛中接受传统文化熏陶,领略民间艺术魅力。


刘丰华5.png

▲刘丰华授徒现场


近年来,为了响应衡阳县县委县政府“文化强县”的战略,刘丰华积极参加政府部门举办的各类大型演出活动,将衡阳渔鼓这门扎根于乡土的原生态艺术从小舞台搬上大舞台。


2021年,省委党代会刚刚结束,县委领导赴西渡镇青里村拟召开微讲恳谈会,宣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省、市、县党代会精神。接到任务后,刘丰华连夜组织创作渔鼓节目《神州大地谱新篇》,安排演职人员排练。仅用一夜的工夫,圆满完成任务,得到领导和现场群众的称赞。


刘丰华看似平凡,但平凡中方显其本色。他深知,衡阳渔鼓的传承任重道远,唯有不忘初心、守正创新,才能鹰击长空,越飞越高。


“扫一扫”

获得更多

意想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