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资讯>我的衡阳 我的非遗 我的奋斗(第一期)
我的衡阳 我的非遗 我的奋斗(第一期)
动态 · 衡阳非遗 · Tue Feb 08 00:00:00 GMT+08:00 202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中华文明、赓续中华文脉的重要载体。2200多年来,衡阳人民用辛勤的汗水编织出了一幅绚丽多彩、魅力四射的“非遗版图”。


目前,全市有建档记录的非遗项目2000多项,其中被列入各级保护名录的项目316项,有世界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项、国家级7项、省级27项、市级65项、县(市)区级216项。这些至今熠熠生辉的人类瑰宝,得益于衡阳人民世代相传,尤其缺少不了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艰辛付出。


目前全市有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55人,其中国家级6人、省级20人、市级104人、县(市)区级225人。从本期开始,我们将推出专题报道《我的衡阳 我的非遗 我的奋斗》,走进传承人群,系统讲述他们不忘初心、守正创新的自信之路,深刻诠析新时代“非遗重在保护,核心在传承”理念,激励他们在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推进“三强一化”建设中再立新功。



只为湘剧守初心

——记衡阳湘剧谭派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夏传进


衡阳湘剧是湖南省地方大戏剧种,至今已有600余年历史,涌现了许多衡阳湘剧表演艺术家。一代又一代的湘剧传承者,使衡阳湘剧这朵艺术奇葩常开不败,盛世华章。夏传进,衡阳湘剧谭派艺术传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每每想起自己的从艺之路,便有说不尽的故事。


夏传进.jpg


1980年,才11岁的夏传进被衡阳市艺校湘剧班的一位老师一眼相中,学艺生涯便从此开始。


为了把筋骨拉开,夏传进一走进练功厅,就被师傅“踩”到了地上。无论他如何挣扎叫喊,老师偏不为所动。后来他才知道,这是压跨,是每一个学武戏者必经之路。


夏传进天天起早贪黑,练习压腿、下腰、劈叉等,腿上青一块紫一块成了家常便饭。有一天晚上,他要如厕,刚站起来就忽然摔倒。一阵疼痛从大腿跨间传到全身,如抽血一般疼。没办法,他只得扶着墙,一步一步挪到厕所。


夏传进2.png


不说梅花苦寒来,宝剑却须千锤炼。也许是老师的激励,也许是母亲的泪水,也许是自己一颗不服输的心,他笨鸟先飞,别人玩耍的时候他练功,别人练功的时候他练得更加刻苦,甚至在别人睡觉时用绳子吊着腿继续练功。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他厚积薄发,站到了衡阳湘剧的顶端,成为了衡阳湘剧实打实的表演艺术家。


1983年的某一天,迎来了夏传进人生的攸关时刻。那时,著名湘剧表演艺术家谭保成老先生来学校挑选接班人,学校打算选送一批学生跟随谭老练习。凭借着韧性和勤奋,懵懵懂懂的夏传进最终被谭老师选定,成其关门弟子。夏传进的衡阳湘剧艺术之路,从此一路“开挂”,成为今天衡阳大街小巷无人不识的夏胖胖。


夏传进3.jpg


1987年10月,夏传进跟随恩师谭保成老先生代表湖南参加在武汉由湖北省承办的中国第一届艺术节,与谭老同台表演湘剧昆腔《醉打山门》,同饰“鲁智深”一角,荣获“楚天杯”大奖。有了坚实的艺术基础,夏传进一通百通,舞台小品、影视剧百花齐放,演什么成什么,尤以上世纪九十年代娱乐胖胖的电视形象而为雁城人民所熟悉和喜爱。


“从湘剧到小品,就像开车换挡一样,用心了,熟练了,就可以很自然地切换了。”他一个动作一个动作、一个词一个词地琢磨,不断地演练彩排。也是在那段时间,著名相声、小品表演艺术家杨志淳老师特意找了他,要他到长沙发展。“夏胖胖”、“夏利砣”,一时间又经湖南经视、湖南娱乐频道而广为传播。在多次的湖南春节联欢晚会的演出中,更以其轻喜剧的角色,跻身湖南著名笑星之列。


2002年,夏传进依托衡阳电视台,策划并主演了《娱乐胖胖》《拐角巷七号》等衡阳本土方言喜剧,塑造了多个诙谐、幽默、深入人心的经典形象。就在大家以为夏传进要转行做喜剧演员时,使命的召唤让他又重回了衡阳湘剧之路。尽管那时湘剧团收入微薄,但他不改初衷,坚持演出、排练、教学、创作不停歇,硬是以自己的艺术初心陪着湘剧团一起度过了那段有史以来最艰难的时刻。


湘剧是一种表演艺术、一种表现方法,600年来靠的是一代又一代湘剧人之间的口传身教,很多东西在这种传授方式中保留了下来,也有很多东西遗失在了历史的长河里,比如说脸谱。


夏传进4.png


“脸谱在湘剧中有很重要的地位,600年湘剧,1000多个剧目,几千个角色,每个角色都有不一样的脸谱。”夏传进常常对徒弟们说:“一个真正的湘剧人,看到一张脸谱,便能想起它对应的角色。”


夏传进5.jpg


然而,很多剧目脸谱的画法已经找不见了。夏传进现在做的一项重要的传承工作便是通过查阅资料、研究走访,再凭着自己几十年的湘剧功底把湘剧六百年来的脸谱画下来,画在脸模上,给湘剧表演者看、给观众看、给现在的人看,也给后来人看,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湘剧这种“不是东西”的东西有一种“东西”来寄托,让湘剧的传承获得更多保障。


然而,由于现代文化的冲击,湘剧与观众的关系越来越陌生,湘剧的生存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如何拉近湘剧与观众的距离,是湘剧传承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夏传进6.jpg


2017中国·衡阳第二届乡村生态旅游节暨珠晖“四美”茶山旅游文化节开幕式上,夏传进受邀在穿越歌舞情景剧《花海奇缘》中饰演“猪八戒”一角。虽然这是一出情景剧,但是他将湘剧的表现方式融入其中,使得表演更加精彩、更具表现力。夏传进表示,湘剧的脸谱是非常戏剧化的,夸张而脱离现实,对湘剧不够熟悉的观众可能无法通过脸谱得到直观的感受。因此,在猪八戒的外形塑造上,他引入了湘剧中原有的“猪八戒”这一角色的脸谱元素,又画龙点睛地戴上了一个猪鼻子,使得整个形象更加栩栩如生,吸引了一大批现场观众。


夏传进7.jpg


“把原封不动的传统放进博物馆里,把变更创新后的传统融入时代中。”夏传进对湘剧的传承有他自己的一套方法和理念,他认为传承不是固守,保护与创新都不可或缺。


现在,夏传进在湘剧团主要做的是湘剧的教学、创作、整理和挖掘工作。为了真正实现湘剧的传承和创新,他开始创作湘剧的“现代剧目”,如作品《传承》便是他以衡阳市湘剧团为背景创作而成的一出现代湘剧,台词、唱腔沿袭湘剧的风格,服装、化妆根据背景进行改良,讲的是现代人的故事,更加贴近现代人的生活。


“如果没有人看,那传承又有什么意义?”夏传进的目标是让湘剧的传承更有意义。

“扫一扫”

获得更多

意想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