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资讯>我的衡阳 我的非遗 我的奋斗(第八期)
我的衡阳 我的非遗 我的奋斗(第八期)
动态 · 衡阳非遗 · Sat Mar 05 00:00:00 GMT+08:00 202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中华文明、赓续中华文脉的重要载体。2200多年来,衡阳人民用辛勤的汗水编织出了一幅绚丽多彩、魅力四射的“非遗版图”。


目前,全市有建档记录的非遗项目2000多项,其中被列入各级保护名录的项目316项,有世界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项、国家级7项、省级27项、市级65项、县(市)区级216项。这些至今熠熠生辉的人类瑰宝,得益于衡阳人民世代相传,尤其缺少不了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艰辛付出。


目前全市有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55人,其中国家级6人、省级20人、市级104人、县(市)区级225人。从本期开始,我们将推出专题报道《我的衡阳 我的非遗 我的奋斗》,走进传承人群,系统讲述他们不忘初心、守正创新的自信之路,深刻诠析新时代“非遗重在保护,核心在传承”理念,激励他们在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推进“三强一化”建设中再立新功。



戏中人生

——记衡阳湘剧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龙丽萍


龙丽萍.jpg

▲龙丽萍在《跑城》中饰演徐策


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龙丽萍,从小受戏曲的熏陶,懵懂年纪便立志要当名角。小时候被招入衡阳市艺术学校湘剧班,师从罗金成、谭保成、刘春泉等湘剧名家。


龙丽萍2.jpg

▲龙丽萍在《骂曹 》中饰演弥衡


初生牛犊不怕累,再苦也得干。龙丽萍每天起早贪黑,压腿、下腰、练嗓子、练把子、走圆场,苦练基本功。一天下来,腰酸背痛,泪水涟涟,咬牙强忍。父母见状心如刀绞,几次想带她回家不肯让她再学湘剧。龙丽萍苦苦哀求,多次背着父母偷偷独自跑回学校。父母无计可施,只好随她去,经常跑到学校在练功厅窗外偷偷看她,默默祈祷。


龙丽萍3.jpg

▲龙丽萍在《山高水长》饰演马兰芳


皇天不负有心人,6年间,龙丽萍不但练就了戏剧扎实的童子功底,还掌握了一定的戏曲理论,儿时的梦想一步步实现了。1985年,龙丽萍只身一人前往长沙,拜名家刘清泉为师,并深得老师喜欢。刘清泉知无不言,手把手地教,压箱演技也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她。得到名师的点拨,龙丽萍大有长进,还没毕业就被衡阳市湘剧团点名参加剧团演艺活动。


龙丽萍4.jpg

▲和老艺人挖掘湘剧传统唱腔


龙丽萍还曾拜湘剧表演艺术家邓朔源为师,主攻生行技巧表演,学习冉口、帽翅等特技表演程式。


▲湘剧《妈》片段


为了把握好一个角色,龙丽萍会反复琢磨,有时沉浸在角色里不能自拔,为此曾闹出过不少笑话。一次,她在一个现代戏中扮演一位母亲。因为入戏过深,竟把戏中的儿子当成了自己的儿子。剧情中,当得知儿子出事之后,她嚎啕大哭,不能抑止。也因为哭得太过伤心,恍惚间向一旁倒去。观众一片哗然,掌声雷鸣,太逼真、太感人了!



▲龙丽萍在《妈》中剧饰演母亲一角


龙丽萍的戏字正腔圆,奔放高亢,很容易将观众带入戏中。加上她身架稳重,功底扎实,唱、做、念、打都有戏。


1987年,作为一名优秀毕业生,衡阳艺校在衡阳市政协原礼堂为她举办个人专场演出,这也是当年同届毕业生中唯一一个享受如此殊荣的学生,现场观众座无虚席,在欣赏中接受了一次优秀传统文化的洗涤。


学以致用,学有所成。龙丽萍一生曾主演过很多湘剧经典传统剧目,如《薛平贵与王宝钏》《孟丽君》《薛刚反唐》连台本和《双附马》《大破天门阵》《黄飞虎反五关》《生死牌》等,戏里戏外都给观众留下了众多美好回忆。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生活方式不断现代化,传统戏剧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很多的戏剧人才纷纷跳槽,谋求市场出路。


尤其在2012年,衡阳市所有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全部转企,给院团的生存、发展带来很多的瓶颈,如场地缺乏、设施简陋、条件艰苦、人才不济、经费不足等。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出现阵痛,演职人员心存徘徊。



▲龙丽萍指导学生


有人曾反复劝龙丽萍,凭借她一身演技,到处都有舞台,到处都有金钱、光环,何必在一棵树上吊死。可龙丽萍就是吃了秤砣铁了心,她说:“眼前的困难只是一时的,我们更应看到未来。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我们终生前进的不竭动力源泉,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是湘剧人,我不传承谁传承。”


从事衡阳湘剧表演艺术事业三十五年,她从不言弃,总是带着满腔情怀,与众多湘剧人一起,坚持坚守。在她的影响和班子成员不懈的努力下,不仅剧团留住了一批年轻人才,精品力作不断呈现,而且她自己也圆了儿时的梦想,成了一名湘剧表演艺术家、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1993年,龙丽萍参加了“湖南省青年戏曲演员电视大奖赛”,主演《徐策跑城》荣获个人表演奖;2006年参加湖南省十九和弦第四届青年戏曲演员电视大奖赛,主演《击鼓骂曹》获优秀演员奖;2015年9月,在第五届湖南艺术节新创小戏小品比赛上主演的《妈妈,儿子回来了》荣获二等奖;2015年度,被湖南省文化厅评为“送戏下乡,演艺惠民”工作先进个人。


现今,龙丽萍作为衡阳湘剧艺术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在管好业务带好班子的同时,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衡阳湘剧资料的收集和传承人的培养。



▲龙丽萍指导学生


这些年来,该公司共挖掘整理传统湘剧25个,制作光碟5个,录制唱腔30段,抢救性保护湘剧遗产2个。公司现有20多名年轻演员都得到了她的悉心传授和精心指点。无论在“德”还是“艺”的传授上,她都严格要求、言传身教。这批年轻演员大都成为了公司主力演员,刘娜、祝清、陆林林、刘向荣等,已成为衡阳湘剧的顶梁柱,在省市级专业大赛中频频获奖。


相关阅读

湘剧是湖南省的地方传统大戏剧种之一,源于明代,至今六百年历史,称为戏剧艺术的“活化石”。其表演融高,昆,弹,杂曲小调四大声腔为一炉,并吸收了青阳腔、四平调、吹腔以及南罗腔、银纽丝、鲜花调等杂曲小调。衡阳湘剧是其中一个流派,以昆腔为主,高腔、弹腔及杂曲小调多声腔并重,具有“昆曲艺术本土化、文戏与武戏并重的谭派表演艺术、多声腔共存的一戏三唱”的特点,其表演粗犷、阳刚、细腻婉转、极富个性。2006年,衡阳湘剧被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扫一扫”

获得更多

意想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