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资讯>我的衡阳 我的非遗 我的奋斗(第十三期)
我的衡阳 我的非遗 我的奋斗(第十三期)
动态 · 衡阳非遗 · Fri Apr 08 00:00:00 GMT+08:00 202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中华文明、赓续中华文脉的重要载体。2200多年来,衡阳人民用辛勤的汗水编织出了一幅绚丽多彩、魅力四射的“非遗版图”。


目前,全市有建档记录的非遗项目2000多项,其中被列入各级保护名录的项目316项,有世界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项、国家级7项、省级27项、市级65项、县(市)区级216项。这些至今熠熠生辉的人类瑰宝,得益于衡阳人民世代相传,尤其缺少不了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艰辛付出。


目前全市有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55人,其中国家级6人、省级20人、市级104人、县(市)区级225人。从本期开始,我们将推出专题报道《我的衡阳 我的非遗 我的奋斗》,走进传承人群,系统讲述他们不忘初心、守正创新的自信之路,深刻诠析新时代“非遗重在保护,核心在传承”理念,激励他们在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推进“三强一化”建设中再立新功。



小荷才露尖尖角

——记衡阳湘剧青年演员、衡阳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陆林林


“坚守湘剧,坚定传承。”这是湘剧青年演员陆林林的口头禅,也是刻在她骨子里的一句话。


年幼的陆林林在母亲的影响下看过许多花鼓戏的视频,姨父尹培德与大娘刘燕兰都是花鼓戏演员。受家人影响,陆林林经常观看花鼓戏演出。


有一次看完大娘的演出后,陆林林非常羡慕,觉得戏曲演员太美了,在她心目中,大娘就是这个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人。她扯了扯大娘的衣角说:“大娘,我也想学唱戏。”大娘便抱起她说:“好,等你长大了,大娘就送你进剧团,跟我一起唱戏。”


渐渐地,懵懂的陆林林心中埋下了一颗喜欢戏曲的种子。


2006年,15岁的陆林林初中毕业。面对升高中还是读职专的两难选择,她恳求大娘说服父母让她去考衡阳市艺术学校。经过层层面试,她被学校录入,进入湘剧班,专业学习衡阳湘剧。


传统戏剧特别强调童子功,对她来说,15岁的年龄有些偏大,身体机能基本定型,老师对她并不看好。要练好必须要比一般人付出更多的汗水,更能吃苦。




▲2007年,陆林林在艺校练功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陆林林做到了。刚开始,每次练毯技功时,总能听到陆林林的“鬼哭狼嚎”,还有几次把胯骨的筋拉伤了,走路都要扶着墙,最严重的一次两个多月才恢复。


陆林林4.jpg

▲2008年,陆林林与肖俊岐老师学习《断桥》


即便如此,她却从没想过要放弃。一学期下来,考核成绩优秀,她如释重负地笑了,老师也为她竖起了大拇指。


陆林林5.jpg

▲2010年,在毕业汇报演出《断桥》中饰演白素贞


陆林林是幸运儿。她遇到了肖俊岐、黎桂香、燕慧等衡阳湘剧名师。生活上,老师们把她当做自己的孩子悉心呵护;学习上,孜孜不倦地教她咬文嚼字、发声发音、台步、五官神韵......倾囊相授,毫不含糊;加班加点,不计报酬,也毫无怨言。


陆林林6.jpg

▲毕业汇报合照


陆林林跟肖俊岐学习第一出戏《断桥》时,肖老师把她新学的每个动作、每句念白都盯得“死死的”,不允许有一丝差错。


由于刚接触戏,陆林林演得很麻木,没有感情,该有情绪的地方没有情绪,该哭的地方也哭不出来。老师非常着急,对陆林林说:“如果再不行,我就要换人了。”陆林林当即潸然泪下,一边排一边哭,排了40分钟,整整哭了40分钟。肖老师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但还是假装若无其事,也绝不叫停。


为达到要求,她中午不敢睡觉,一个人躲在排练厅偷偷不停地练、不断地悟。就连夜晚睡梦中也满是戏影,一会是肖老师,一会是《断桥》中的白素贞,在她脑海里翻滚、冲击。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汇报展演检验中,陆林林饰演的白素贞受到专家、领导和观众的一致好评,荣获“优秀表演奖”。后来,她才真正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并不是让她整场戏都哭,而是在帮助她“找感觉”。


▲《失子惊疯》


2016年,剧团送她去湖南省艺术职业学院跟随国家京剧院的查思娜学习京剧《失子惊疯》。


陆林林7.jpg

▲2017年,在《失子惊疯》中饰演胡氏


这出戏是文戏武唱,难度较大,戏长十七、八分钟,老师只能教4天。时间紧、任务重,这让陆林林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如果学不好,自己颜面丢弃不说,还会丢了衡阳湘剧团的脸。


为了把戏学好,她处处挤时间练习,反复地对照查老师的视频找自己的不足之处,老师让她休息一会她也不愿意。


终于,她把一出完整的《失子惊疯》演了下来。演出结束后,老师感慨道:“你这个姑娘,好执着,霸得蛮!我看好你!”回到单位后,在乐队老师的帮助下,她把这出成功戏移植为湘剧《失子惊疯》,并入围湖南省青年戏曲演员大赛。


为稳定演职人员队伍,鼓励勇挑大梁,激励出名戏、成名角,衡阳湘剧艺术有限责任公司致力培养年轻演员,遴选演员与戏剧届名家、名角一对一跟班学习,陆林林有幸被选中。


陆林林8.jpg

▲2019年,在《抢伞》中饰演王瑞兰


2019年,陆林林被推荐去湖南省艺术职业学院,跟随湘剧表演艺术家左大玢学习湘剧经典剧目《抢伞》。在左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她将剧中“王瑞兰”一角刻画得入木三分,与左老师结下了深厚的师生谊,并获得“优秀学员”称号。


陆林林9.jpg

▲左大玢老师给陆林林指导《抢伞》


陆林林10.jpg

▲陆林林与左大玢老师合照


2020年,陆林林跟随常德汉剧表演艺术家彭玲学习汉剧《思凡》。这出戏时长48分钟,全程一个人在台上。


昆曲界流传着一句行语——男怕《夜奔》,女怕《思凡》。由此可见,学习、表演这出戏的难度系数。


陆林林11.jpg

▲2020年,在《思凡》中饰演小尼姑


在学这出戏之前,她反复“巴碟”两个月,全方面领悟角色的特质。尽管剧中小尼姑这个角色不是自己最擅长的行当,但她还是非常乐意去尝试去挑战。


▲2021年,陆林林参演的《痴梦》参加衡阳市青年演员戏曲大赛,获“衡阳十佳”称号


她始终认为,一个好演员不能仅仅局限在一个固定的行当里,要集百家之长,不断丰富自己的表演,拓展戏路、突破自我,这样才能塑造出更多鲜活的角色,驶向戏剧表演艺术的彼岸。


陆林林12.jpg

▲在《痴梦》中饰演崔氏


成功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2020年,衡阳市举办全市青年演员折子戏比赛,陆林林挑选了《痴梦》。


陆林林13.jpg

▲黎桂香老师给陆林林化妆


这是一出昆腔戏,要求演员行腔细腻婉转,且表演张弛有度。为得到退休在家休养的名师黎桂香的精心指点,陆林林利用休息时间三顾茅庐,登门拜访。黎老师被她打动了,一教就是5、6个小时,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这让陆林林学戏的劲头、信心有增无减。在竞赛中,陆林林以近乎完美的表演赢得了评委的一致称赞,获得了青年演员“衡阳十佳”荣誉称号。


陆林林14.jpg

▲《痴梦》获奖后陆林林与黎桂香老师合影


作为有才能的青年演员,陆林林也迷茫过,尤其面对2012年衡阳市国有文艺院团整体转企、戏剧演艺业成为边缘事业,她一度想要放弃。她也曾被有事业编制、各项待遇较高的艺术院团相中过,想往“高处”走。


“只要有真才实学,在哪、干哪,都有自己的一片天地。”想到儿时的梦想,想到传统戏剧的传承,想到单位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谆谆教诲,她下定决心要坚守。


如今,作为年纪轻轻的衡阳湘剧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陆林林深感责任更加重大。一方面,她必需用心去学、去悟、去演,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另一方面,她必须时刻牢记守正创新的传承职责,用情去传承。


“我爱湘剧胜过家,传承发展靠大家”。这是单位书记阳小兵的一句口头禅,陆林林铭记在心。只要有家长、小孩找到她愿意学戏,她二话不说,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免费辅导。她还主动积极深入小学课堂,在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在学校开办少儿戏剧兴趣班,传授湘剧表演知识和技能,物色、培养小小传承人。


“扫一扫”

获得更多

意想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