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中华文明、赓续中华文脉的重要载体。2200多年来,衡阳人民用辛勤的汗水编织出了一幅绚丽多彩、魅力四射的“非遗版图”。
目前,全市有建档记录的非遗项目2000多项,其中被列入各级保护名录的项目316项,有世界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项、国家级7项、省级27项、市级65项、县(市)区级216项。这些至今熠熠生辉的人类瑰宝,得益于衡阳人民世代相传,尤其缺少不了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艰辛付出。
目前全市有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55人,其中国家级6人、省级20人、市级104人、县(市)区级225人。从本期开始,我们将推出专题报道《我的衡阳 我的非遗 我的奋斗》,走进传承人群,系统讲述他们不忘初心、守正创新的自信之路,深刻诠析新时代“非遗重在保护,核心在传承”理念,激励他们在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推进“三强一化”建设中再立新功。
唯拼才会赢
——记衡阳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祁剧青年演员 江琪
衡阳祁剧飞出了一只金凤凰,开始发声……
她叫江琪,获过的奖不计其数:2015年获湖南艺术节展演“优秀表演奖”,2019年获湖南省欢乐潇湘比赛二等奖,2021年6月获全省“十佳节目”第三名,2020年获衡阳市青年戏剧演员大赛“十佳青年演员”,2021年获衡阳市“十佳歌手”,2022年获第七届湖南艺术节“田汉表演奖”……是湖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衡阳市雁峰区政协委员、衡阳市级非遗传承人。
有人称赞,有人羡慕,更多的是感叹:“江山代有人才出,祁剧希望在眼前。”
▲江琪艺术照
谈到梨园之路,腼腆的江琪略显一丝兴奋。祁东的灵气,赋予了江琪一副好嗓子,也赋予了她一位榜样式的姐姐。姐姐江春燕,是江琪生活的依靠,也是她从艺的启蒙老师。很小的时候,江琪就跟着姐姐,姐姐走到哪演出她就跟到哪。她幼小的心灵被姐姐震撼,梦想有一天能变成姐姐的模样,无论台上还是台下。
▲江琪与姐姐江春燕
1992年,在姐姐的影响下,个子矮小、懂事的江琪毅然选择报考衡阳市艺术学校,如愿以偿进入祁剧班学习。
五年的求学之路,岂能仅用“辛苦”二字形容,简直是“魔鬼般的历练”。也竟是这般,练就了她较扎实的戏剧童子功底,正如她自己所言:“梨园之路真不好走,名角是靠泪水和汗水垒起来的。”
走出校门的江琪,养成了功不离身、戏不离口的习惯。有时坐着坐着,她会突然站起来压压腿、下下腰,张开嗓子吼上几句。旁人不理解,她笑笑说道:“练练功、开开嗓,我习惯了。”
江琪从小就不服输,有人戏称她为“拼命女郎”。2020年,衡阳市举办青年戏剧演员大赛,江琪选了祁剧折子戏《打神告庙》。这曲戏难度系数相当高,要求演员唱、做、念、打样样具备且有一定功底,尤其是长水袖,表演时需完成抛袖、收袖、片花等动作,且要一气呵成。
每天,江琪都早早来到几乎没人的排练厅。“水袖很长,人多甩不开。”她说,人少的时候可以多跑几圈台步,多练一会水袖。抛袖、收袖,两个动作每天重复几百次,有时甚至会致筋骨受损。一天,她突然感觉只要一抬臂,就痛得受不了。医生警告她不能再练了,领导开导她,机会有的是,亲朋劝她,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师傅看到实在难受,也含泪规劝……但江琪就是豁出去了,轻伤不下火线,吃点药又整天泡在排练厅。
▲“十佳演员”比赛
凭借这股拼劲,她赢了,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捧走了衡阳市“十佳演员”桂冠。在2021年湖南省委宣传部举办的百团百角唱百年的活动中,她以祁歌《唱支山歌给党听》代表衡阳市宣传部参加总决赛,获得了全省第三名、个人第十名的好成绩。
▲《唱支山歌给党听》
每一次磨砺都是一次提升。为了历练她,剧团打造平台,鼓励年轻演员走出去勇挑大梁。
▲亚洲文化交流
2019年,单位选派江琪赴北京参加亚洲文化交流,展演祁剧传统折子戏《昭君出塞》。她以几乎完美的演出,赢得了来自五大洲四大洋的观众们的啧啧称赞,现场掌声、呼喊声雷鸣。
▲江琪与左大玢老师
挑战自我,才能行为致远。2019年,单位选派她参加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班深造,受到著名湘剧大师左大玢老师的点拨,串行排演了一出湘剧折子戏《抢伞》。演出非常成功,得到了左大玢老师连连称赞。回到剧团后,她又以祁剧唱腔,移植表演了《抢伞》,反响良好。
▲江琪饰演荷香
2021年,排演祁剧现代戏《荷花细雨》,江琪被选中担当女一号,这是个全新的挑战。
▲江琪与《荷》剧主创人员合影
现代戏的道白、台步、形体动作等跟传统戏截然不一样,一切要从零开始。原本信心满满的江琪,第一次接触就犯懵了,台上竟无所适从,根本找不到一点感觉,傻呆呆的,导演也急了。师父张少君和姐姐江春燕来了,鼓励她重拾信心,手把手教她身子该如何转、手要如何抬。
她不再犹豫,坚信自己一定能行。一点一点地悟,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练习。10遍,100遍,1000遍……她终于也成功了,参演的剧目一举获得湖南第七届艺术节新创剧目奖,个人获田汉表演奖。
▲江琪与老师张少君
▲老师张少君指导江琪动作
牢记使命,唯传承才能光大。500年的祁剧曾红火一时,郭沫若也言“祁剧弟子满天下”。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传统艺术被无情挤压,演戏的人少了,看戏的人更少了,祁剧似乎成了边缘艺术。作为新生代,江琪毫不气馁,她始终相信,老祖宗留下的艺术瑰宝不会丢,也不能丢,总有一天会重振雄风。
▲江琪参加“非遗大课堂”活动
▲江琪参加百团百角活动
“不但要坚守,还要尽可能传承下去。”言行一致,她做到了。作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江琪更感责任重大,时刻不忘传承职责。
▲江琪指导学生
单位与衡阳艺校联合开办祁剧学员班,她每周按时给学员们上戏曲声乐练习和唱腔指导。非遗进校园,她从不以任何借口耽搁。每次都精心准备,为学生们讲述祁剧的历史、祁剧各行当的区别,手把手教孩子们穿戏服,教会孩子们古代见面的礼仪动作,孩子们捧她为偶像,叫她为“姐姐”。非遗大课堂上,她经常担任讲师,为听众讲述戏曲知识,示演戏曲片断。
▲江琪教导人民路小学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