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中华文明、赓续中华文脉的重要载体。2200多年来,衡阳人民用辛勤的汗水编织出了一幅绚丽多彩、魅力四射的“非遗版图”。
目前,全市有建档记录的非遗项目2000多项,其中被列入各级保护名录的项目316项,有世界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项、国家级7项、省级27项、市级65项、县(市)区级216项。这些至今熠熠生辉的人类瑰宝,得益于衡阳人民世代相传,尤其缺少不了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艰辛付出。
目前全市有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55人,其中国家级6人、省级20人、市级104人、县(市)区级225人。从本期开始,我们将推出专题报道《我的衡阳 我的非遗 我的奋斗》,走进传承人群,系统讲述他们不忘初心、守正创新的自信之路,深刻诠析新时代“非遗重在保护,核心在传承”理念,激励他们在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推进“三强一化”建设中再立新功。
梨园又生婀娜枝
——记衡阳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衡阳湘剧青年演员 刘娜
玄宗既知音律美,怎奈梨园花芳菲。霓裳羽衣舞一曲,又落人间美婀娜。
▲湘剧《宇宙锋》
婀娜之女唱婀娜之戏,炫婀娜之态,必成婀娜之秀。对于刘娜来说,走向舞台,成为衡阳湘剧的青年名角、衡阳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或许是她不曾想到的。
刘娜12岁时,根本不懂湘剧是什么,只因为心里有一粒小小萌动的种子,便报考了衡阳市艺术学校湘剧班,开始了梨园生涯。
“好奇心害死猫!”刘娜感叹。因为好奇便入了行,入了行就脱不了身。摸滚爬打,唱着唱着,把自己唱成了一个大姑娘,也唱到了舞台中央,对湘剧的喜爱之心与日俱增,不能自拔。
▲学生时代训练照片
刘娜是衡阳县山沟的农家娃,家境贫寒,在家排行老大。“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刘娜从小就养成了吃苦耐劳的特质和担当精神。在校练功时,瘦小的她从来不偷懒,也不叫苦。每天起得比一般孩子都早,早晚课一次也不落下。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基本功,有些同学偷懒耍滑,她硬是如质如数完成。累了困了,想松懈时,就想起农村起早贪黑劳作的父母节衣省食供其读书学艺,便咬咬牙,默默忍痛坚持盼望自己早日成才,为父母分担压力。
▲2017年《宇宙锋》比赛剧照
学戏时,一个简单的动作需要反复的训练。随着训练的深入,每一个技巧上的进步,都会让她兴奋一把。暂时忘却肉体上的痛苦,乐此不疲的挑战新高度,成了刘娜学戏的基本模式。每天训练完后,拖着乌青的脚回到宿舍,往床上一躺,连生出感概的机会都没有,便呼呼地睡了。
一次,排练武戏《盗草》,也就是人们熟知的《白蛇传》中的一折,这出戏里面需要踢枪。看戏看热闹,演戏演功夫。踢枪是武戏中的一个名场面,对演员以及龙套相互配合的要求非常高。刚开始训练,枪极易触碰到脚关节,那种钻心疼的感觉,让人不寒而栗、望而却步。
▲央视《绿水青山》栏目剧照
起初,刘娜想拒绝练,生怕伤到自己,但一看到师父厉着张脸在一旁,想想自己的父母和未实现的梦想,刘娜咬咬牙,硬着头皮上了。“要死也得死一回!”可当枪飞来,她一个犹豫,枪尖果真扎到了脚,疼得她一个咧嘴,蹲在地上,额上直冒冷汗。休息一会,再来。反复踢,多次的扎,脚肚都肿了,不知道疼了多少回,最终一把枪才被她踢得飞来飞去。
▲北京亚洲文旅展《小放牛》剧照
唱戏人的生活大都比较枯燥、单调,刘娜习惯了。练功厅里的翻翻滚滚,每日的开嗓子练腰身,一把长枪踢来踢去踢它几千下;一句台词,反反复复念叨数百遍。重复的动作、把式,还有单调的声腔,伴随喧闹的锣鼓,她都已习以为常。用她自己的话讲:“历练意志,心无旁骛”。
“吃得苦中苦,方站台中央。”就这样,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每次考试,刘娜基本功和戏课成绩总是班上数一数二。老师很认可她,只要有机会,就把她推上舞台。
▲与刘孟雄老师合影
有一次,剧团里排了一个新戏《蝴蝶梦》参加衡阳市艺术节,刘娜本是个跑龙套的,偏生让刘孟雄老师看上了。此后,刘老师便将她带在身边,一直教她练嗓、识谱、排戏。在老师的精心传授下,刘娜一下子开了窍,在学戏的道路上一路“狂奔”,“奔”到了衡阳湘剧舞台的正中央。
▲2010年《思凡》比赛剧照
好学上进,久久为功,是刘娜的本性。2010年,刘娜从学校毕业,正式进入衡阳湘剧团。刘孟雄决定跨行教她《思凡》这出戏,让许多老师非常诧异。戏曲界有男怕《夜奔》女怕《思凡》一说。要知道刘孟雄老师可是一位乐队的男老师,对旦角的程式化表演并不在行。但刘孟雄并不在意,刘娜也很“任性”,通过视频“巴碟”学习,加上刘孟雄的指导,还真的把《思凡》学下来了,并在2010年衡阳市青年演员折子戏中获得“十佳演员”称号,又于2013年参加湖南省中青年演员折子戏比赛获二等奖。
因她一贯特殊表现和演艺潜质,湘剧名家、时任湖南省湘剧院院长、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及文华奖获得者王阳娟老师相中了刘娜,在2016年年底收她当徒弟。这可是王老师的第一位徒弟,很多梦寐以求当王老师徒弟的省湘剧院年轻演员“羡慕嫉妒恨”。这是一次绝好的机缘,刘娜绝对不会错过。
▲与王阳娟老师合影
名师出高徒,但压力也非比一般。王老师以严出名,更何况这是她的第一位徒弟。刘娜不知挨过多少次骂,甚至是被痛斥。王老师在长沙,工作又忙,不可能经常手把手传授,师徒约定每天视频教学。如遇炙手难题和关键问题,刘娜就赶往长沙到老师家里,一连学习好几天。
虽然严厉,但王老师把刘娜当作自己的孩子,在传艺的同时加强刘娜品德修养的提升。在王老师精心传授下,刘娜真正领会到了“德艺双馨”和“艺无止境”的深刻含义。2017年,全省青年演员折子戏比赛,刘娜获优秀表演奖;2018年湖南省第六届艺术节,在湘剧传统经典复排大戏《新醉打山门》中饰演金翠莲,受到评委的充分肯定,剧目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2019年5月,进京参加亚洲文化旅游节,展演湘剧《小放牛》,获得全国观众及国际友人的高度赞赏;同年7月,她作为衡阳代言人参加中央电视台《绿水青山》栏目对宣传推广衡阳地域文化的拍摄,其甜美形象、精彩表演和优雅气质,使人折服。
刘娜是一位敢担当的年轻演员。刚步出校园进入剧团的一次展演中,原本安排她跑龙套跟戏。刚开演,一位老演员上台时不慎扭伤了,急需临时换人。导演环顾众人,目光焦灼。救场如救火,刘娜挺身而出,初生牛犊不怕虎,更何况她是老演员的徒弟,自己也该试试水、积累舞台经验了。刘娜淡定从容上场,一曲下来,掌声雷动,现场人员为之一震。
2012年,国有艺术院团体制改革,衡阳所有院团都转企,取消了事业性质和编制,对青年演员无疑是个巨大的冲击和挑战。有人跳槽或另谋他就,有人被高待遇挖走。那时的刘娜,已崭露头角,一些省级院团和地方全额事业单位的院团想方设法想挖走她。刘娜也曾犹豫过、彷徨过,甚至激烈地思想斗争过。但她最终选择留下,她明白目前的处境,更感受到了希望。她说:“衡阳是我的家乡,家乡的山山水水养育了我,更何况有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前辈谭保成时期比,与刚进入单位只有不到500元一个月的工资比,小小逆境又算得了什么。个人事小,湘剧传承事大!”
▲非遗传承
为把优秀传统文化国保级项目衡阳湘剧传承下去,刘娜拼了,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更担当得起责任。除了正常的排演外,她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衡阳湘剧的传承中。从娃娃抓起,让湘剧厚植沃土,薪火相传。走进校园,开设三点半课堂,开展“大手牵小手”教学活动;进网络,开展视频教学,普及湘剧知识和演艺;遴选苗子,重点培养,手把手传承,培养小小接班人...
沉舟侧畔千帆竞,病树前头万木春。刘娜正以矫健婀娜的身姿,与湘剧人共同谱写衡阳湘剧新时代、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