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岳区文化艺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等要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保护、传承工作,切实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水平,为南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做出了新的成果——南岳素斋展览馆。
南岳素斋展览馆由南岳区文化艺术馆指导,南岳素斋堂倾力打造,坐落在祝融南路180号(南岳区政府对面)。
斋席,也称素席。由素食菜肴发展演变而来。有文字记述的素食历史可追溯到周代,《墨子》、《庄子》、《管子》等书均有记载。
南岳自从成为宗教圣地后,就产生了斋席。因为宗教界倡导人类吃素食斋菜。南岳人和外来朝圣的香客都自觉地遵循宗教饮食习俗,热衷于吃斋席,以表示对神灵的虔诚。斋席是用植物油、能食用的植物类作基本原料,通过煮、蒸、炒、炸等烹调工艺精心制作而成,立即食用的整席食品。
南岳斋席除却本地人,外来朝圣的香客时常慕名而来,广受民众赞誉。据记载,有很多名人政客来南岳品尝斋席,如李白、乾隆皇帝、毛泽东、周恩来、江泽民、朱镕基等,朱镕基等,并称道南岳斋席很有特色,味道可口。
1700多年来,根深蒂固的佛道文化对南岳居民有着深远的影响,潜移默化之中,饮食习惯也随之改变,每逢初一、十五或赶八月,宜居此地的人们大多数都会吃素斋拜山神以求富足安康。
南岳寿文化源远流长,佛道并存,为中国名山一绝。在中国佛、道教史上,南岳佛、道教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在日本和东南亚地区乃至世界都有很大的影响。素食常常与持斋修行联系在一起,佛门净素是素食的主流;健康、环保、慈悲、和平理念的推广,使得民间素食成为时尚,甚至成为个人品位高雅、现代意识浓郁和一个城市文明进步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