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起,我市全面启动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推荐申报工作
根据国家文旅部和省文旅厅的通知精神,为扎实做好代表性传承人晋级推荐申报工作,6月7日上午,我市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推荐申报工作会在市文旅广体局召开。市文旅广体局总工程师吴建波出席会议并讲话。吴建波指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的推荐申报工作对于推进全市非遗整体性保护、系统性传承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为此,他提出三点工作要求:准确把握标准要坚持“德艺双馨,以德为先”的原则,选准选好;要对标对表,落实落细;要优化传承人梯队建设,强基强体。加强组织保障要细化工作措施,强化经费支持,精心指导项目的筛选和申报,确保将“传承能力强、创新能力强、传播能力强”的项目推荐上来。严肃工作纪律要坚持以人为本,及时化解推荐申报过程中的矛盾纠纷。要严格按程序办事,保证工作的严谨性和规范性。要廉洁从政,对过程中出现的“打招呼”“走关系”等行为,依法依规严肃处理。会上,市文旅广体局非遗科科长阳仲福宣读、讲解了国家文旅部和省文旅厅文件精神,并对我市推荐申报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王治平作了推荐申报业务专题辅导。相关县市区分管非遗工作的副局长、非遗股室负责人,市直国家级非遗项目保护单位法人代表、非遗专干和市非遗保护中心有关人员参加会议。
动态衡阳非遗Wed Jun 08 00:00:00 GMT+08:00 2022
衡阳县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获中央广播电视台青睐
近日获悉,中国国际电视台英文频道来衡阳县采访衡州花鼓戏女传承人,并拍摄了《湘江女2》,在CGTN(中文别称:中国环球电视网)英文频道播出,同步在央视《旅游指南》的官方新媒体平台“央视频”展播,把衡阳县这片人文蔚盛的热土孕育出来的戏剧之花“衡州花鼓戏”,推送到国内外。“我们衡阳县是衡州花鼓戏的发祥地,(衡州花鼓戏)也是我们湖南花鼓戏六大流派之一,表演的内容大多源于民间生活故事,生动活泼非常的接地气,以三小见长”……在节目中,随着衡阳县花鼓戏剧团团长、花鼓戏传承人陈轶带领剧团演职员一组组的镜头的转换,以及演员们和画外音的介绍,“衡州花鼓戏”这项非文物质文化遗产历代相传、名声远播等情况一一呈现在画面中。公共文化进村入户、送文化下乡非遗戏剧进校园新时代文明实践演出衡州花鼓戏已有近300年的历史,它的前身叫“马灯”。这项极具地方特色和盛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深受湖湘人们的喜爱,它热情洋溢、载歌载舞的曲调在全国都享有盛名,《刘海砍樵》《比古调》等经典曲调人们都耳熟能详。如今,衡阳县花鼓戏剧团不断以戏为媒,常态化开展“公共文化进村入户”“戏曲进乡村”“非遗戏剧进校园”“周末百姓剧场”等文化惠民活动,让衡州花鼓戏散发出历久弥新的异彩,不断创新、传承和弘扬中国民间文化和艺术。
动态衡阳县文旅Wed Jun 08 00:00:00 GMT+08:00 2022
祝贺!评选结果出炉,这些作品获奖!
2022年“我的衡阳 我的非遗 我的奋斗”衡阳非遗摄影作品展评选结果根据征集方案,2022年“我的衡阳 我的非遗 我的奋斗”衡阳非遗摄影作品展共征集到146名摄影作者投来的摄影作品532幅(含组图)。经专家筛选、初评、复评,报经市文旅广体局研究,评选出金奖1幅、银奖2幅、铜奖3幅、优秀奖10幅、入围奖60幅,另特邀4位知名摄影家的摄影作品4幅。现将评审结果公布如下,并在文末展出部分获奖作品。特邀作品(4幅)易鸿斌 《梨园春》(组照)李安元 《泉湖二月八》(组照)陈俊林 《雕刻人生》黄春其 《赶分社》(组照)金 奖(1幅)陈 鸣 《陶瓷工匠》(组照)银 奖(2幅)谭小红 《台前幕后》周 智 《盲人传统编织技艺》(组照)铜 奖(3幅)周乾清 《南岳朝圣者》(组照)李 慧 《公祭大禹》周小青 《油茶恋歌》(组照)优 秀 奖(10幅)杨敬忠 《生铁锅子传统生产技艺》(组照)陆 昕 《剪纸人生》涂卫红 《界牌粉底釉下五彩瓷》(组照)罗诗经 《龙舞寿岳》廖哲清 《祖孙三代共创剪纸“防疫”宣传作品》(组照)唐志军 《非遗(席草龙)进校园》(组照)周新敏 《上元节》周凌雯 《南岳竹木雕》(组照)曾启武 《大和滚地龙》(组照)陈昌雨 《传 承》(组照)入 围 奖(60幅)周乾清 《南岳朝圣》郭兴成 《高山茶叶助力脱贫》郑小鹏 《草龙春色关不住》龙海球 《乡村产业》龙海球 《龙舟下水仪式》邹霁春 《民间艺人》周乾清 《撑开一片天》赵 智 《庙会朝圣》李 慧 《朝圣画卷》唐志军 《朝圣不忘臭美》张 添 《南岳庙会》杨敬忠 《古法造纸技艺》杨敬忠 《萱洲古老的手工榨油》杨敬忠 《传统习俗—端午赛龙舟》杨敬忠 《耒阳人儿时的西乡美食—谷花糖》杨敬忠 《敖山庙会之火祭灵船》张 张 《手工版画》陆 昕 《旋出功夫》王新照 《跳梢》王 跃 《手艺》杨 寰 《多彩非遗 美好生活》彭 礼 《归旭唐空家窑》高福生 《传承—吹糖人》涂卫红 《糄粑》涂卫红 《龙舞——九市稻草龙》涂卫红 《芝麻糖传统制作技艺》涂卫红 《石市竹雕》涂卫红 《界牌火灯节》曾玉明 《精雕细琢》雷冬辉 《古窑遗址》廖哲清 《衡山窑的制作工艺》刘衡辉 《笠》刘衡辉 《衡东皮影戏传承人向登高》肖春林 《银戒子锻造技艺》周新敏 《文化惠民暧人心》曾启武 《制作红灯笼》唐晓衡 《豆腐传统工艺唐晓衡 《茅市烧饼》唐晓衡 《面人新传》陈昌雨 《经典流传》吴益龙 《龙》阳 青 《鸡毛龙》阳 青 《双桥花灯》阳 青 《抬花轿》谢先来 《百龙会师》谢先来 《斗糍粑》周 智 《编织人生》周 智 《传统弹棉花》周丽霞 《工匠》李嘉敏 《传统武术》李文成 《打爆米》李文成 《爷爷辛苦了》谭靖华 《草市庙会》张桂衡 《传承艺术》周凌雯 《千手观音》周凌雯 《君玲元宵》刘锦庭 《小戏迷》李嘉敏 《公祭大禹庙会》韩梦霞 《雁峰酒酿造工艺》肖亚辉 《一“码”当先 “艺”起防疫》以上作品将在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衡阳市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主会场展出,展出时间为6月10日至17日,展出地点为衡阳市图书馆(衡州大道与蒸阳南路交叉口)展厅。部分获奖作品展示特邀作品易鸿斌 《梨园春》李安元 《泉湖二月八》陈俊林 《雕刻人生》黄春其 《赶分社》金、银、铜奖金奖:陈鸣 《陶瓷工匠》银奖:谭小红 《台前幕后》周智 《盲人传统编织技艺》铜奖:周乾清 《南岳朝圣者》李慧 《公祭大禹》周小青 《油茶恋歌》优秀作品杨敬忠 《生铁锅子传统生产技艺》陆昕 《剪纸人生》涂卫红 《界牌粉底釉下五彩瓷》罗诗经 《龙舞寿岳》廖哲清《祖孙三代共创剪纸“防疫”宣传作品》唐志军 《非遗(席草龙)进校园》周新敏 《上元节》周凌雯 《南岳竹木雕》曾启武 《大和滚地龙》陈昌雨 《传承》
动态衡阳非遗Mon Jun 06 00:00:00 GMT+08:00 2022
我的衡阳 我的非遗 我的奋斗(第二十一期)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中华文明、赓续中华文脉的重要载体。2200多年来,衡阳人民用辛勤的汗水编织出了一幅绚丽多彩、魅力四射的“非遗版图”。目前,全市有建档记录的非遗项目2000多项,其中被列入各级保护名录的项目437项,有世界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项、国家级7项、省级27项、市级65项、县(市)区级337项。这些至今熠熠生辉的人类瑰宝,得益于衡阳人民世代相传,尤其缺少不了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艰辛付出。目前全市有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552人,其中国家级6人、省级20人、市级106人、县(市)区级420人。从本期开始,我们将推出专题报道《我的衡阳 我的非遗 我的奋斗》,走进传承人群,系统讲述他们不忘初心、守正创新的自信之路,深刻诠析新时代“非遗重在保护,核心在传承”理念,激励他们在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推进“三强一化”建设中再立新功。匠人匠心旺炉火——记衡阳市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市级优秀专家 凌文武悠悠蒸水,环绕千山之秀;座座炉窑,烧制界瓷之美。▲瓷城—界牌镇南岳衡山南麓,有一座古老的瓷城叫界牌,水与土的交融孕育出全国三大优质瓷泥基地之一,火与泥的交融铸造成全国曾经七大自营出口陶瓷企业和衡阳市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享誉海内外的界牌釉下五彩瓷及系列品牌出口瓷,编织着中国陶瓷业的一面旗帜,活跃在中国陶瓷工业的浩浩长卷上。▲界牌釉下五彩瓷1982年,凌文武满怀理想和诗意,走进了正加速向前奔跑的湖南省界牌陶瓷总厂。初入湖南界牌陶瓷总厂的凌文武,着实兴奋了一把,感觉自己倍有面。无论是在衡阳还是长沙,一说起湖南界牌陶瓷总厂,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个个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那甲厂子好,工资高、福利好,人走出来脑壳都翘起高高果。”▲凌文武在绘制釉下五彩瓷(花瓶)初出茅庐,凌文武师从沈秋芳、夏献国两位大师。白天寸步不离,虚心请教;晚上挑灯夜战,刻苦钻研。虽未受“徒弟徒弟,三年奴隶”之苦,但也经百炼成钢的涅槃。40年的风风雨雨,现今他已成为界牌陶瓷总厂研究所所长、省级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代表性传承人、衡阳市优秀专家。回首过往,一切都历历在目。20世纪90年代末,受市场经济的冲击,一个陶瓷业的翘楚者,湖南界牌陶瓷总厂忽如一夜寒风来,1380度的高温骤然降至冰点,产业衰败,工友唯恐逃之不及,昔日熙熙攘攘的厂区,一下子冷寂清凉。凌文武留下了。不为别的,只为师傅的技艺能在他手里保留一点火种,哪怕再苦再累,甚至穷困潦倒。“路,是靠自己走出来的。”凌文武并不悲切。振兴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要从小事做起,为此,他做了大量调查研究。为了创办工作室,他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变卖值钱的家当,四处找人借凑齐10万块钱。2004年,他创立界牌陶瓷艺术工作室,以自己的影响力和奋斗精神感召有识之士。刘章群、黄春等八人先后加盟,拜其为师,同甘共苦。八人的加入,顿使工作室增添了不少春色。▲双层隐花御温杯釉下五彩瓷烧制共有二十二道工序,特别是国礼瓷 双层隐花御温杯的烧作技艺更为复杂,有近百道技术难点需要去攻克和突破。凌文武率八名弟子昼伏夜出,潜心在工作室。饿了,干面包充饥;倦了,趴在桌上醒了继续。整整用了一年时间,在没有一分钱收入的情况下,终于把御温杯的独特技艺恢复成功。看着在投射灯下被誉为“东方艺术瑰宝”的晶莹剔透的御温杯,凌文武与众弟子们释然地笑了。如今,当年高不可攀的国礼杯,成了众人手里的追捧货。随后,凌文武相继攻克了茶具、酒具、花瓶等品种的制作技艺,大大提振了团队的信心。同时,在恢复传统技艺的基础上,狠抓釉下彩瓷品质的提升和烧制的成功率。通过改良泥釉料配方,调整烧制方法,把传统两次烧制改为四次烧制,极大地提升了彩瓷的品质和优质品率,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再放光彩。后来有人戏说过,如果当年凌文武也走掉的话,界牌瓷厂的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便要真的彻底没了,“东方艺术瑰宝”便真正成为传说了。▲衡阳县界牌镇凌文武瓷艺传习所展览室正是这般坚持坚守,他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2011年、2015年,凌文武工作室先后被县、市人民政府认定为界牌釉下五彩瓷技艺传习所和基地;2016年,新成立的湖南神州界牌瓷业有限公司计划恢复陶瓷研究所,盛邀他出任所长。新规划的陶瓷研究所是在原旧址上进行改造。原厂房因年久失修,大多破烂不堪,部分厂房倒塌,改造难度极大。为了能让研究所尽快运转起来,凌文武想尽千方百计,在一个早已停产数十年、3000多平方米的破旧厂房内,仅用四个月时间,便实现一次性试产成功。又用三年时间,研究所开发新品种48个、新花面264个、获全国陶瓷大奖6个,培养传承人10余人,实现工业生产值2000万元,上交税收200多万元。凌文武并不就此止步,也没有陷入经济的狂热中。他确保冷静,谋定后动。▲界牌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走进界牌镇银瓷完小独枝开放不是春。现今,凌文武更注重传徒授艺。非遗进校园、社区……需要他的地方,他便积极为之。▲凌文武在传授陶瓷注浆工艺他与衡钢子弟学校、工业园国庆完小、三立艺术培训中心等单位建立了非遗传播点,受陶瓷文化熏陶的学生达3000多人;在长沙雨花非遗馆、南岳文化街、王船山广场、夏明翰广场等地进行现场技艺展演,让非遗融入了百姓生活;与衡阳师范学院美术系开展校企合作,累计培训大学生100多人。他用18年的坚守培养了22名弟子,4名工艺美术师。为持续培养后续人才、促进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向弟子们传授釉下五彩瓷绘制技艺而他个人,也在2020年7月被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授予“湖南省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称号。2020年,界牌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成功入选《湖南省第一批传统工艺振兴目录》。2021年12月凌文武被衡阳市委、市人民政府评为“衡阳市优秀专家”。▲凌文武参加衡阳市优秀专家颁奖盛典凌文武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随着衡阳县着力振兴界牌陶瓷产业、建立省级界牌陶瓷工业园这个大好机遇的到来,界牌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必将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美丽乡村》获省级金奖▲《山寨之春》获国家级银奖▲《乡情》获国家级银奖
动态衡阳非遗Sat Jun 04 00:00:00 GMT+08:00 2022
我们的节日·端午丨喜迎端午 传承非遗
浓情端午至,粽叶飘香时。6月3日,非物质文化传承常宁市政协委员工作室举行弘扬传统文化,喜迎端午佳节——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活动,市政协主席王一花参加。活动中,伴随着粽叶的阵阵飘香,大家舞起粽叶、手指穿梭。不少热爱传统文化的市民也带着孩子齐动手、同参与,折叶、盛料、压实、裹叶、扎绳……让孩子们在包粽子的同时,体验端午的节日乐趣和传统习俗,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亲子剪纸环节,大家耐心专注地拨弄着手里的剪刀,认真细致地剪起了小小的龙舟和粽子,一刀一纸间,剪出别样的端午安康。
动态常宁市融媒体中心Fri Jun 03 00:00:00 GMT+08:00 2022
我的衡阳 我的非遗 我的奋斗(第二十期)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中华文明、赓续中华文脉的重要载体。2200多年来,衡阳人民用辛勤的汗水编织出了一幅绚丽多彩、魅力四射的“非遗版图”。目前,全市有建档记录的非遗项目2000多项,其中被列入各级保护名录的项目316项,有世界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项、国家级7项、省级27项、市级65项、县(市)区级216项。这些至今熠熠生辉的人类瑰宝,得益于衡阳人民世代相传,尤其缺少不了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艰辛付出。目前全市有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55人,其中国家级6人、省级20人、市级104人、县(市)区级225人。从本期开始,我们将推出专题报道《我的衡阳 我的非遗 我的奋斗》,走进传承人群,系统讲述他们不忘初心、守正创新的自信之路,深刻诠析新时代“非遗重在保护,核心在传承”理念,激励他们在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推进“三强一化”建设中再立新功。我以祁腔耀今生——记衡阳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祁东祁剧艺人邹耀生邹耀生是土生土长的祁东人,自1982年唱到现在,40年来一直默默无闻坚守传统戏剧事业,从未离开过自己至爱的祁剧舞台,展现给观众的是一位活灵活现的祁东祁剧小生。2021年,当看到自己同时饰演三个角色、徒弟周竞秀和颜凯参演的大型历史改编祁剧《金锣记》,在湖南省第七届艺术节上获得大奖,两位徒弟获得田汉表演奖时,竟老泪纵横,是悲伤过度,还是兴奋至极,亦或是两者兼备?他也说不出,就算是对自己从艺生涯的一个交代、一个安慰吧。▲下乡惠民演出跨行出演生角《武家坡》每每谈到自己的从艺生涯,邹耀生都很自豪:“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干是最好的担当。”小时候,邹耀生曾有过很多梦想:成为鲁迅那样的大作家、王刚那样的大演员,或是像邹祖溪那样的渔鼓大师。至于父亲要他顶职当一名监狱管教干部的想法,则抛在脑后。▲在《二度梅》中饰演梅良玉他从小就很听爷爷的话。打小,爷爷的文气深深感染了他。爷爷是一个教书先生,咬文嚼字形成了习惯,闲时总带着他成天往戏院跑,往渔鼓场挤。那火辣辣的场面让满脸稚气懵懂的邹耀生惊讶过、惊奇过,他幼小的心灵埋下了戏剧的种子。随着岁月增长,种子慢慢破土发芽。一天,学校传来消息:祁东祁剧团青训班在黄土铺区公所招生。他高兴极了,当即选择报名,但父亲极力反对,为此还与他大吵了一架。▲在惠民演出《白蛇传》中饰演许仙为了阻止他报名,父亲一分钱生活费也不给他。他横下心,心想,不过区区30公里,走路也得去。于是,他打着赤脚,翻过一座座黄土高坡,边走边欣赏漫山遍野的黄花菜,终于赶到了黄土铺区公所。邹耀生原本很紧张,可一想到自己的梦想,突然什么也不怕了。他走到泥台子前,昂首扬眉道:“我会唱,还唱得好!”招生的师傅们被他逗乐了,便要他上台唱。一曲下来,师傅们纷纷表示,果然不错,山里的娃子声音高亢,悠转委婉,有模有样。然而,因名额有限,邹耀生这次并没有完成自己的梦想,但他毫不气馁,也从未轻言放弃。只要有演出,他就追着剧团跑,不管多远、多累。▲2003年纪念祁剧500年赴省演出,在《三打白骨精》中饰演唐僧,受到省厅领导好评并合影一次,一个师父看上了他,笑着问他想不想学唱戏,他二话不说点头如捣蒜。于是,师傅给了他一个地址,告诉他县文化馆办了个业余科班。父亲坚决反对,邹耀生扑倒在床上一个劲的哭,哭了整整一晚,父亲也不松口。母亲于心不忍,偷偷给了他十元钱。待父亲上班后,他带着一床被子,清早走了二十多里路到白地市乘车,赶到了邵东棠下桥祁剧团,开始从艺生涯。邹耀生不“拼爹拼妈”,凭本事当上了一名祁剧演员,这在当时当地算是个不大不小的新闻。有人为他高兴,经常拿他当典范说教孩子;更多的人为他惋惜,放着有头有脸的差事不干去当“戏子”。“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邹耀生毫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在《李旦逃难》中反串饰演秀娘一口泡沫,一个钉。他说到,也做到了。即使传统戏剧被边缘化,有人跳槽,有人找关系另谋他就。事业单位转企看不到后期保障,有时连吃饭都发愁,但邹耀生始终坚持自己的初心,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跨行饰演钟馗顷刻间千秋事业,咫尺地万里山河。为了自己的梦想,成就戏剧人生,邹耀生豁出去了。刚入剧团时,他边学边演出。老师傅们对他们这班年青人非常严格,清早练功,上午下午排练,晚上跟班演出,一旦舞台上演出出差错,下来便要挨骂受罚!因为是学徒,邹耀生没有工资,每天连饭都吃不饱。幸好有位小姐姐特别关照他,省下碗里的饭给他,还教他刀枪把子,为他抄写剧本。有好心姐姐的特殊关照,他硬是挺过来了。刚学不久时,他对师傅说想演个角色。师傅质疑他:“别人至少半年或一年才能记熟台词,你能吗?”邹耀生说胸有成竹地说,自己连上厕所,睡觉都在背。师傅将信将疑,他顺口背了一句,字正腔圆。“天上彩云飞,地上男儿威。将军边关老,百战凯旋归。”听罢,师傅叫他化妆试试。一听到让他上场,邹耀生反而紧张得不得了,来回背台词。等到上台,锣鼓一停,看到台下黑丫丫的观众,他什么也想不起来了,整个剧场十分安静!台下开始有人起哄,他恨不得有个地洞钻进去。师傅急得在后台传台词:“天上彩云飞……”邹耀生听到,随口便说:“天上乌鸦飞......”师傅急得开始骂人:“乌你个脑壳,地上……”当时,他根本什么也听不进,信口接了一句:“黄鳝灶里煨……“师傅气得跳起来:“死得成了!”邹耀生急中生出句话来:“死又不得死,活又活不成!”突然,观众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邹耀生心想,这下师傅不会骂我了。谁知,一下台师父便是一顿马鞭抽来:“我叫你灶里煨!”▲教徒弟把子掌声由汗水和泪水堆积而成。自此以后,邹耀生像变了个人似的。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一刻也不懈怠,毫不马虎。师傅啧啧称赞:“功夫不负有心人,祁剧小生有望了。”▲在非遗进校园活动为学生授课,让学生对中国古老的戏曲深入了解、产生兴趣邹耀生成角了。《清风亭》《白门楼》《穆桂英挂帅》等作品,只要他出场,便场场爆满,掌声雷动。“累,但很快乐!”最忙的时候,他曾几个剧团连轴转、赶场次,演了这场戏马上又要赶去演另一场。▲为剧团演出画的布影▲为第七届省艺术节《金锣记》剧制作的部分道具艺多不坏身。邹耀生不但是一个好演员,还是一个好乐手。京胡、二胡、笛子、月琴、唢呐、葫芦丝等传统乐器,样样都通,很多时候还派得上用场,甚至救场。
动态衡阳非遗Wed Jun 01 00:00:00 GMT+08:00 2022
环城南路小学衡阳晚报小记者站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
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厚植家国情怀。5月27日上午,由衡阳晚报小记者俱乐部与衡阳市歌舞剧团联袂主办的非遗进校园走进雁峰区环城南路小学,该校衡阳晚报小记者近距离体验、感受非遗的独特魅力。此次活动的主题为“多彩‘非遗’进校园 落实‘双减’促传承”。演出在古典舞蹈《中华神韵》中拉开序幕,舞蹈融合太极、武术等元素,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艺术“礼乐一体、互通兼容”的特性;歌曲《孤勇者》以高亢的旋律、动人的歌声感染着现场的小记者们;汉唐舞《相和歌》考据严谨、刚柔并济,把大家瞬间带到了两千年前那个和鼓和乐、载歌载舞的壮美时代;《川剧变脸》在稍纵即逝间通过不同脸谱的展示表达不同人物的心理变化,让小朋友们看得如痴如醉;舞蹈《皮影·传承》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活灵活现、曲折生动地演绎着那些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衡阳丝弦《四季花儿开》说唱穿插交替、婉转缠绵、感人动听,让小记者们见证了衡阳民间艺术珍宝。现场互动环节,小记者们在详细了解衡阳丝弦的历史、演变和道具后在舞台上体验丝弦演奏的站位、动作与发声。“衡阳丝弦是本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悠久的文化底蕴,希望校园能成为传播它的沃土”,参与现场教学衡阳丝弦传承人陈芳滨说道。据了解,非遗进校园活动本着非遗传承从娃娃抓起的理念,先后在全市29个晚报小记者站开展,每个节目都能引起极大的兴趣,大批师生被“圈粉”。该校三(1)班谢小睿在体验了这些项目后兴奋地说,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底蕴与多姿的魅力,希望今后能继续学习、传承非遗项目。环城南路小学校长张谊表示,非遗进校园活动是落实“双减”的具体举措,通过普及非遗知识、传授非遗技能,让在学生们认识到非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和深厚内涵,进而不断激发广大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年轻一代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
动态雁峰区融媒体中心Sat May 28 00:00:00 GMT+08:00 2022
衡山:湖南非遗山歌传承基地——“岳北山歌传习所”正式揭牌
新闻要点26日上午,湖南非遗山歌传承基地——“岳北山歌传习所”在衡山县白果镇正式揭牌,提升对岳北山歌整体性保护和传承,培养出更多的“接唱人”,将岳北山歌不断传承下去。
动态衡阳新闻Fri May 27 00:00:00 GMT+08:00 2022